2025“南京人才日”举行,向广大英才抛出“橄榄枝”
今年5月18日迎来第三个“南京人才日”。上午,2025“南京人才日”主题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正式开幕,在广大人才和高校学子间掀起一股“南京热”,向全球人才发出“IN南京,创未来”的合作邀请。
历经三年,“人才日”已成为南京人才工作极具辨识度和显示度的名片之一。今年“南京人才日”开幕式由南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聚焦两院院士、产业人才、青年人才等群体,突出人才招引和成果转化主题,发布重点人才政策、揭牌创新平台、举办专场招聘会等,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下的南京人才工作新实践,助力城市与人才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开幕式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致辞表示,江苏人才发展有优势、有空间,南京敞开大门,得天下英才而用之。“选择一座城,就是选择未来。南京既有厚实的产业,又有宜居的生活,更有广阔的舞台,一定不负你的选择。”
周红波介绍,近年来,南京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国家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南京全市人才总量超400万人,两院院士96人,在校大学生达107万,支撑形成全国科教第三城。南京人才引进逐渐成势,累计引进留学归国人才突破10万人,连续三年获评最佳引才城市,8次入选“外籍人士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南京人才培育彰显优势,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助产,累计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数量居全省第一。
开幕式当日,南京“人工智能人才8条”正式发布,强化对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人才的全面支撑。具体来看,将通过强化校地联合引进集聚顶尖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设一批人才集聚先导区域等实打实的举措,在人工智能新赛道的全球竞逐中,进一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营造最优良创新生态。
“真心实意服务,真金白银支持,对于成功落地的高端人才,将给予最高300万元购房补贴、100万元生活补贴;对于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团队组建、安居住房、顶格支持。”南京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现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基金、科技人才成果转化基金等一系列基金同步揭牌,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瞄准创新成果供需对接“痛点”,南京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当天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企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公开引进一批全职技术经理人,通过项目、基地、教学合作等多种形式,柔性引进一批兼具科学家、企业家、创业投资者身份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鼓励在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持组建高校技术转移学院,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专业培养,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等。
开幕式主场还设置“IN南京,硬核力”创新创业人才集萃,全方位展现南京创新主体多元共生、创新要素多维聚变、创新服务多链协同的一流人才生态。
开幕式上,南京重磅发布市级联系服务院士专家工作机制,明确将通过组织一批结对联系、开展一轮日常走访对接、建立一套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院士专家联系服务工作,更好发挥顶尖人才的高端引领、培育带动和决策咨询作用,一体推动经济大省挑大梁“四个着力点”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等重大任务落实,助推南京高质量发展。现场还启动了2025“千名院士·千场科普”南京行行动。
作为新中国首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南航秉承“航空报国”办学传统,携手南京,为国家培养输送了20余万名高级人才。南京市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了人才共引共育合作协议,在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人才培养引进、科创载体构筑、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
“这次牵手将有效牵引高校‘创新源头’和地方‘发展需求’对接,助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崔海涛说,双方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领域召开布局,无论是引导人才创新成果优先在宁转化、赋予南航顶尖人才市级人才计划自主评议权等,都标志着此次校地合作将从建机制迈向出成果全方位进阶。
作为此次“南京人才日”配套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举办的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刚一开幕,就吸引众多学子前来物色心仪岗位。现场,名企优岗齐聚引才,既有羲和电力、波长光电等本地名企,也有中国移动、中核华兴等国企央企,还有小米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等产业龙头,以及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天文台等事业单位,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重点行业领域。
从开幕式至6月上旬,南京将陆续开展紫金山英才音“享”会、“宁港巾帼·共启新程”港才南京行、2025南京全球科创精英挑战赛等10余场系列特色活动也将陆续亮相,形式多样,全力推动人才与城市共鸣,为在宁人才发展加油赋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