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近“雷击火”需重点监测防范
日前,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林草局部署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基层规范化管理的针对性举措。“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复杂,要做好火灾防控各项工作。
“雷击火”隐蔽性强 需重点监测防范
说起森林防火,其实打雷就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雷击火”,“雷击火”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一起来了解一下。
雷击火的发生受大气中雷电分布、可燃物状况和气象条件所支配。一旦条件具备,极易产生明火,从而引发森林火灾。雷击火的初期处于伪燃状态,不起火苗,加之气压低,烟色淡,隐藏于树冠之下,或者浮于树冠之上,很难被发现。等到气温升高、借助风势,就会冲出林冠,形成烟柱,此时小火已发展成大火。
据资料统计,雷击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8月份,其中6—8月因降水量少于250毫米以下,极易集中发生雷击森林火灾,甚至特大雷击森林火灾。
在美国,平均每年发生7560起雷击火,加拿大的雷击火占森林火灾总数的76%。近5年发生在我国大兴安岭林区的222起森林火灾中,有210起是雷击火,占94%以上,其中重特大雷击火灾8起。
目前,雷击火的监测、提前预警和防范还是世界性的难题。
“雷击火”的发生与地形及所处地区纬度有关
除了刚才提到的几个因素,雷击火的形成还与地形以及所处地区的纬度有关。在我国,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平均海拔高度为790米,是雷击火的高发区。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是我国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唯一集中连片未开发原始林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的影响,林区内高温、大风、干旱等极端恶劣天气时有发生,且干雷暴活动异常频繁,夏季雷击火呈上升趋势。
雷击火的发生,一般山地比平原多。常常发生在海拔300~800米之间。
我国北部原始林区地处北纬52°附近,林内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林密,地下矿藏极其丰富,具有极强的引雷作用,贝加尔湖和蒙古气旋的冷空气移动到大兴安岭上空会凝结而形成冷锋面。由于冷空气温度低,含水量少,在冷锋面作用下便会产生干雷暴,是我国雷击火发生最多最集中的区域,极易引发大面积雷击火,导致重特大森林火灾。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 张涛:我们支队派出23个分队,分别驻守在大兴安岭多个景区和重点保护区,进行实地巡查。依托无人机传输回来的数据,将林区的地形走势、河流走向实时进行3D建模,对林下可燃物载量、地形地貌变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辖区安全稳定度过五一旅游季。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