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1e7
当前位置: 湖北焦点汽车网 -> 资讯

景德镇陶阳里迎来“文化新生”

时间:2024-11-22 05:12    来源: 千龙网    阅读量:18535   

陶阳里街景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涵盖108条千年老城里弄、400余年明清窑作群和70余年陶瓷工业遗产的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千年瓷都景德镇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2019年以来,中国建筑一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一局)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雕琢历史街区修复更新,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使老街焕发新生。今年以来,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已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

砖的新与旧绣出古城肌理

走进陶阳里,穿行在东司岭街,发黑的红砖、发黄的白灰、绿色的苔藓交错,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几年前,这里的路面还是坑坑洼洼,墙面破败不堪。街巷里弄展新颜的奥妙是,中建一局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发掘及搜集到的每一块旧窑砖。窑砖,成为恢复古城旧貌的重要载体。中建一局陶阳里项目团队采用传统-现代-传统夹心构造做法,对墙体中间层采用现代技术处理,内外墙面已经缺失的部分通过旧窑砖填补,这样修缮的部分与原墙体别无二致。

整砖上墙、碎砖落地。除了墙面,路面也同样使用大量数百年前的原始窑砖,平均每平方米大约铺设了140多块大小不一的砖块,有的还带有釉面,让视觉更加丰富。

项目团队调整不同的粉料和熟料配比,制成了190万块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的仿旧砖块,再加上搜集到的90万块老窑砖,对各种窑砖的比例和位置反复调整,用280万块窑砖打造了每一平方厘米都不相同的建筑美学。

传统与科技绣出古建新貌

走在御窑博物馆里,旧与新,历史与现实的穿越感尤为明显。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在御窑博物馆的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保证御窑博物馆双曲面结构精准度,项目团队基于BIM+MR、放线机器人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双曲面拱体施工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基于BIM的智能放线机器人宛若蜘蛛侠飞檐走壁,实现每100米误差从1厘米降低至5毫米之内。通过MR混合现实技术,施工人员可预先查看异型拱体完成情况,达到身临其境的模型交底效果。

修复过程中项目团队还引入四足机器人、混合现实技术、GIS云协同平台和BIM等智慧建造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应古城改造特性的高效作业流程,显著提升了施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保护与传承绣全历史记忆

在御窑博物馆的旁边有一片御窑遗址。在御窑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工人们发现此处土地土质不同、有瓷器碎片,立即停止施工上报文物主管部门,最后此处被鉴定为明早期御窑厂北墙。为保护此处,博物馆的建设方案立即进行了更改,将原有的道路断路、改桥。

陶阳里的徐家窑,是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窑遗址,但此处不仅仅是遗址,这里窑火不断,每半个月徐家窑都要开窑一次。徐家窑在修复前是停火状态,窑炉墙体存在破损。中建一局项目团队寻找砌窑的老师傅,按照最传统的技法修复了窑体。徐家窑最终实现点火复烧,百年前的光彩重新面向世界。

活态与融合绣出文化新生

陶阳里街区内1000余栋建于明朝、清朝中晚期及近代时期的民居,数量庞大、各有特点。在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既不能一刀切全部拆除重建,也不能像套模板一样制订施工方案,必须根据每一栋民居的特点,为每一栋制订专属的修缮方案。更新改造后,民居升级有了更多的功能。在这里,有书屋、餐饮、民宿,有陶瓷手艺人的工作室,也有展示陶瓷产品的直播基地。

陶阳里目前各片区功能齐全,多业态有机融合,焕发着新机。据陶文旅集团总经理熊洪华介绍,短短数年,陶阳里已经成为景德镇热门的网红打卡点。由中建一局建造的御窑博物馆,2020年被评为全球十佳博物馆,俨然是博物馆界的新顶流。今年以来,陶阳里组织了陶阳庙会、开窑节、烟火美食节等各类主题活动超400场次,带动集团的文化旅游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73亿元。截至今年10月,已有320万人通过线上小程序预约参观陶阳里,总接待游客达到了511万人次。

陶阳里街景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涵盖108条千年老城里弄、400余年明清窑作群和70余年陶瓷工业遗产的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千年瓷都景德镇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2019年以来,中国建筑一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一局)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雕琢历史街区修复更新,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使老街焕发新生。今年以来,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已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

砖的新与旧绣出古城肌理

走进陶阳里,穿行在东司岭街,发黑的红砖、发黄的白灰、绿色的苔藓交错,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几年前,这里的路面还是坑坑洼洼,墙面破败不堪。街巷里弄展新颜的奥妙是,中建一局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发掘及搜集到的每一块旧窑砖。窑砖,成为恢复古城旧貌的重要载体。中建一局陶阳里项目团队采用传统-现代-传统夹心构造做法,对墙体中间层采用现代技术处理,内外墙面已经缺失的部分通过旧窑砖填补,这样修缮的部分与原墙体别无二致。

整砖上墙、碎砖落地。除了墙面,路面也同样使用大量数百年前的原始窑砖,平均每平方米大约铺设了140多块大小不一的砖块,有的还带有釉面,让视觉更加丰富。

项目团队调整不同的粉料和熟料配比,制成了190万块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的仿旧砖块,再加上搜集到的90万块老窑砖,对各种窑砖的比例和位置反复调整,用280万块窑砖打造了每一平方厘米都不相同的建筑美学。

传统与科技绣出古建新貌

走在御窑博物馆里,旧与新,历史与现实的穿越感尤为明显。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在御窑博物馆的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保证御窑博物馆双曲面结构精准度,项目团队基于BIM+MR、放线机器人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双曲面拱体施工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基于BIM的智能放线机器人宛若蜘蛛侠飞檐走壁,实现每100米误差从1厘米降低至5毫米之内。通过MR混合现实技术,施工人员可预先查看异型拱体完成情况,达到身临其境的模型交底效果。

修复过程中项目团队还引入四足机器人、混合现实技术、GIS云协同平台和BIM等智慧建造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应古城改造特性的高效作业流程,显著提升了施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保护与传承绣全历史记忆

在御窑博物馆的旁边有一片御窑遗址。在御窑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工人们发现此处土地土质不同、有瓷器碎片,立即停止施工上报文物主管部门,最后此处被鉴定为明早期御窑厂北墙。为保护此处,博物馆的建设方案立即进行了更改,将原有的道路断路、改桥。

陶阳里的徐家窑,是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窑遗址,但此处不仅仅是遗址,这里窑火不断,每半个月徐家窑都要开窑一次。徐家窑在修复前是停火状态,窑炉墙体存在破损。中建一局项目团队寻找砌窑的老师傅,按照最传统的技法修复了窑体。徐家窑最终实现点火复烧,百年前的光彩重新面向世界。

活态与融合绣出文化新生

陶阳里街区内1000余栋建于明朝、清朝中晚期及近代时期的民居,数量庞大、各有特点。在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既不能一刀切全部拆除重建,也不能像套模板一样制订施工方案,必须根据每一栋民居的特点,为每一栋制订专属的修缮方案。更新改造后,民居升级有了更多的功能。在这里,有书屋、餐饮、民宿,有陶瓷手艺人的工作室,也有展示陶瓷产品的直播基地。

陶阳里目前各片区功能齐全,多业态有机融合,焕发着新机。据陶文旅集团总经理熊洪华介绍,短短数年,陶阳里已经成为景德镇热门的网红打卡点。由中建一局建造的御窑博物馆,2020年被评为全球十佳博物馆,俨然是博物馆界的新顶流。今年以来,陶阳里组织了陶阳庙会、开窑节、烟火美食节等各类主题活动超400场次,带动集团的文化旅游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73亿元。截至今年10月,已有320万人通过线上小程序预约参观陶阳里,总接待游客达到了511万人次。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ssFy4-c482